一、反內卷政策的本質與經濟邏輯變化
反內卷政策的核心是通過規范市場競爭秩序、推動落后產能退出,引導產業從“低價惡性競爭”轉向“技術質量驅動”。這一政策調整確實標志著經濟發展邏輯的轉變:
1.?供給端重構:通過能效環保標準倒逼產能優化,例如新疆鋼廠減產10%、山西部分鋼廠限產,長期將緩解產能過剩壓力。
2.?需求端升級:政策推動高端制造業(如汽車、家電)用鋼需求提質,例如“兩新”政策帶動不銹鋼、硅鋼等高端品種消費增長。
3.?市場出清加速:中小企業在成本壓力下退出,行業集中度提升,龍頭企業議價能力增強。
但需注意:當前政策執行力度存在分化,部分地區仍以口頭通知為主,實際減產規模有限。若執行不及預期,經濟底部邏輯轉變可能滯后。
二、鋼價反彈的驅動因素與反轉瓶頸
短期反彈邏輯成立,但反轉缺乏基本面支撐:
1.?政策刺激與減產預期:
– 反內卷政策疊加超低排放改造,市場對粗鋼供給收縮預期升溫,推動螺紋鋼主力合約在7月21日上漲2.15%至3208元/噸。
–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(500萬噸鋼材需求)等重大項目落地,提振市場情緒。
2.?成本與庫存支撐:
– 鐵礦石港口庫存下降139萬噸,焦煤價格上漲3%,成本端短期走強。
– 五大鋼材品種庫存周環比下降0.1%,廠庫降幅明顯(或因期現套利)。
3.?反轉的核心矛盾:
– 需求疲軟: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2.8%,基建投資增速僅5%-8%,難以抵消建筑鋼材需求缺口。
– 產能過剩隱憂:國內近60%鋼企仍盈利,減產動力不足,粗鋼產量同比僅下降2%。
– 倒掛風險:現貨價格低于期貨價或成本價,貿易商進貨可能面臨虧損。
三、倒掛背景下的庫存策略選擇
當前應優先消化庫存,謹慎補貨:
1.?倒掛的深層含義:
– 現貨價低于成本(如山東無縫鋼管生產成本上漲,但出廠價漲幅滯后),反映終端需求接受度不足。
– 社會庫存結束18周下降趨勢,7月上旬環比上升0.8%,表明真實需求未回暖。
2.?操作建議:
– 短期(1-2個月):
– 消化庫存:利用當前價格反彈窗口,優先出清高成本庫存,避免價格回調后虧損擴大。
– 限制補貨:僅維持3-5天剛需采購,關注7月底重要會議對粗鋼限產的具體部署。
– 中期(3-6個月):
– 結構性布局:逢低配置高附加值鋼管,比如合金無縫管,不銹鋼管,鈦合金管,核能電管等高端品種。
– 規避風險品種:減少螺紋鋼、線材等建筑鋼材庫存,防范房地產進一步下行風險。
3.?風險提示:
– 若反內卷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,或鐵礦石新增產能(5400萬噸)集中釋放,鋼價可能回調至3000元/噸以下。
– 美國對華鋼材制品關稅升至13%,出口訂單下滑可能拖累制造業用鋼需求。
四、結論:政策驅動的反彈而非反轉,庫存策略需攻防兼備
反內卷政策標志著經濟底部邏輯的漸進式轉變,但短期內鋼價反轉仍需等待需求實質性改善。當前市場處于“政策預期頂”與“需求現實底”的博弈階段,建議貿易商以消化庫存為主,謹慎補貨,同時關注7月下旬庫存變化及政策細則落地情況。若粗鋼限產超預期且基建項目加速放量,可在8月后逐步增加庫存;否則,需警惕價格二次探底風險。